2011年6月14日 星期二

1931年藏中暫時停戰條約

1931年11月6日

藏中1918年先後簽訂了《昌都停戰條約》和《絨壩岔撤兵條約》之後,戰事基本平息。但是,到了1926年藏中間又開始醞釀著衝突,因爲西藏政府想方設法想收複被國民黨政府占領的向廣大疆土,而各國民黨政府不僅不想退出西藏,而且,還在設法想吞並更多地西藏領土。衝突的導火索是大金寺和白利本(土司)。《昌都停戰條約》中大金寺雖然劃在中國方面,但是在不駐兵區域。大金寺有上千僧人,經商致富資金雄厚,實力強大。和中國人的關系一直不好,中國人說:“沙彌躁妄,常侮漢人。漢人也嫉恨大金寺。”所以,1926年恰昌(鄉城)人攻打該寺時中國方面坐觀不救,理由是該寺親西藏政府,絨壩岔之役暗助西藏軍隊。

到了1930年,由于哲霍薩堆倉有一個屬于娘榮寺的朱古,娘榮寺屬于白利本。由于白利本和朱古之間不和,導致白利本沒收了朱古的莊園領地的授權書,並使朱古無法在寺院住下去。所以,朱古進入了大金寺。因此導致大金寺和白利本對立,白利本以中國軍方爲靠山,哲霍六部落的民兵和西藏軍隊駐德格江熱的代本哲通支持大金寺發生軍事衝突。在這次戰爭中西藏軍隊大獲全勝,並占領了停戰時劃給中國方面的哲霍爐霍兩年之久。當時中國方面請求談判,西藏方面沒有答應,因爲如果舉行談判可以收複一些失地,但是,西藏方面想一直攻入達孜多(打箭爐)而沒有談判。

1930年8月30日,西藏遊騎打死了中國前線排長李哲生而再次發生了戰爭,中國軍隊反攻,圍困大金寺,久而不能攻。這是國民黨中央發電給劉,命令停止進攻,等派特派員處理。

1931年2月9日夜裏西藏軍隊乘中國軍隊不備,聯合大金寺猛襲中國駐軍。中國軍隊倉促應戰大敗,退入甘孜,再退入爐霍。西藏軍隊逐步占領了甘孜全縣、爐霍的一部分、娘榮全境以及理塘的穹壩和霞壩兩村。娘榮國民黨官員張楷糾民兵固守到五月,沒有等到援軍縣城淪陷被俘。

據中國方面的資料說,1931年4月3日國民黨中央特派員唐柯三出京,5月3日抵達成都,6月11日抵達達孜多,7月8日抵達爐霍才知道西藏方面談判代表沒有啓程,唐只好派劉贊廷前往甘孜接觸。

當時,由于西藏軍隊節節取勝,收複失地。所以,就如中文資料記載的那樣:時藏人狃于新勝,對唐甚輕慢。新任昌都噶倫阿沛,主戰最力者也。至是,以戰勝者自居,邀唐往昌都會晤。

西藏政府發電報給國民黨政府稱:“甘、瞻原屬藏地,應由藏軍占領。唐特派員屢提撤兵,殊屬非也。”9月,阿沛來到德格要求唐到德格談判,唐不肯去。阿沛只好返回昌都,並派瓊仁和唐談判。

正在這時國民黨政府致電唐:“國難方殷,對藏極宜親善,甘事從速和解”。迫于無奈國民黨政府在丟失曾一度侵占的甘孜、娘榮等的情況下于1931年11月6日西藏方面代表爲瓊仁,中方代表爲劉贊廷簽訂了停戰條約。

一,甘瞻暫由藏軍駐守,俟將來另案辦理。
 

二,大白事件,由瓊讓秉公辦理。
 

三,道、爐、甘等處,雙方各駐200名。其余撤退。
 

四,穹、霞二壩仍歸理化,朱倭退還爐霍。
 

五,大金寺所欠爐霍商款,由瓊讓饬令該寺迅速歸還。
 

六,被掠川軍一概放回。所受藏方有待費,由川政府撥藏洋2萬元歸還。
 

七,馬旅長與瓊讓,互派委員前往致謝。
 

八,恢複交通,雙方互相保護商業。
藏方代表:代本瓊仁
中方代表:劉贊廷

外送瓊仁手槍1支,黃緞10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